熬了这么久的夜,你告诉我这不叫「夜猫子」?

熬了这么久的夜,你告诉我这不叫「夜猫子」?
2024年08月15日 16:00 23魔方

工作、应酬、各种琐碎,对很多人来说只有当晚上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时间才开始属于自己。

劳累了一天,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犒劳犒劳自己,告诉自己打完这把游戏/刷完这个视频/读完这章小说就睡。

当从手机中缓过神的时候,外面的天空都蒙蒙亮了,又是夜猫子的一天,主打的就是一个「月亮不睡我不睡」!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报复性熬夜或习惯性熬夜。

但「敷最贵的面膜,熬最长的夜,挨最毒的打」,为了熬夜我们失去的太多了,变胖、长痘、脱发、精力差、记忆力衰退,甚至提前「喜提」老年痴呆!(🔗熬夜是如何让你的大脑变傻的?

但为何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同样熬夜却照样精神奕奕?真相可能只是:作为「社会人」的你早上八点要上班!

我们通常把喜欢晚睡的人戏称为「夜猫子」,所谓夜猫子,也就是猫头鹰的别称。巧合的是,在英语中,那些在夜晚精神矍铄的人,也被称为「夜里的猫头鹰」(night owl)

△ facebook上国外一个名为夜猫子社团的标志

在各种鸡汤文和励志成功学著作中,那些人生赢家几乎都是夜猫子,比常人更聪明,更精力充沛。比如凌晨 4 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比尔·盖茨每天只睡 4 个小时等等。

事实上,那些为人民事业焚膏继晷的伟人们基本也都有着熬夜的习惯。比如,在一次关心睡眠的建议中,毛主席曾把自己比作夜里活动也能保持强健身体的老虎。

有研究表明,有些人在夜晚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效率翻倍可能真的不是错觉。[1]

近日,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帝国理工学院等多学校联合的研究团队更是发现了一个「颠覆」的现象:与早睡早起型者相比,夜猫子型的人往往有着更好的认知能力[2]

难道熬夜伤身只是谎言?不,是你对「夜猫子」的定义产生了偏差。这里的夜猫子型(Eveningness)是指那些在晚上更活跃,而习惯性早上休息,比如凌晨 2 点睡早上 10 点醒的人!

荷兰的拉德布德大学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作者访问了德国门萨俱乐部的 1172 个成年成员(智商不低于 130),并对他们工作-生活的作息时间进行了细致的分析。[3]

研究者发现,门萨的高智商天才们大多属于「晚睡晚起」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三晚」:工作开始得晚,入睡晚,醒来时间晚。

事实上,比尔盖茨人家也是睡七个小时的!

相比这些当夜猫子的人生赢家们,要早起上班的你我终究只能是睡眠不足的「牛马」!

昼夜节律是一种决定你睡眠与苏醒周期的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钟」,一般人的昼夜节律大约是 24 小时。

人的昼夜节律可以分成三类,约 40% 的人习惯早睡早起,是「百灵鸟型」(Morningness);30% 的人习惯晚睡晚起,是「夜猫子型」(Eveningness);剩下的 30%,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但稍微偏向夜猫子。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睡眠研究中心负责人马修·沃克(Matthew Walker)就曾专门解释说,夜猫子不一定就缺乏睡眠,因为他们睡得晚,起得也晚,这种独特的作息,很大程度是遗传基因决定的。

△马修·沃克的成名之作《我们为什么要睡觉》(Why We Sleep)[4]

2016 年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的一篇研究就睡眠类型问题对超过 10 万人的样品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查出了 12 个与睡眠类型相关的基因位点,它们多与中枢神经系统、视觉系统和恐惧-警觉相关的信息加工有关,可能参与昼夜节律和感光的调节机制,从而影响我们的睡眠类型。[5]

也就是说睡得晚不晚,能不能早起,是可以赖爸妈的(bushi)

在 23魔方健康检测项目中就有专门的「睡眠健康模块」。其中「早起倾向项目」通过基因来判断你的睡眠类型,让你知道自己是否有做「夜猫子」的潜质;「深度睡眠项目」则能检测出你睡眠时长中进入深度睡眠的比例,让你知道自己是否更容易睡眠质量不佳。

我们专门强调「深度睡眠」,是因为每个人的昼夜节律不一样,好睡眠最主要的一个判断标准,还是看起床后是不是感觉精神饱满、体力恢复,而不是单纯看睡觉时间。也就是说:睡眠质量>睡眠时长>入睡时间段

所以,在如今的以健康手环为代表的健康监测设备中,睡眠质量是对睡眠监测的最重要的检测指标。

Δ 某夜猫子的手环睡眠监测数据和基因检测报告

严格来讲,如果你能保证自己睡眠质量,熬夜对身体真没啥影响。但晚睡晚起,真的很难保证睡眠质量。

试想你每天凌晨 3 点睡觉、中午 11 点醒来,作息规律、睡眠充足,可你在 7~11 点的休息时间,通常都会被太阳光线、领导电话、楼上装修等影响。睡眠时间和规律是保证了,但睡眠质量会大幅下降。

更何况现实是,作为「社会人」的我们基本上很难做到晚起,熬夜到最后都会变成「晚睡早起」。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早睡早起吧。

因为当「夜猫子」,我们可能还不配!

「健康潮养生」活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 Tamm AS, Lagerquist O, Ley AL, Collins DF. Chronotype influences diurnal variations in the excitability of the human motor cortex and the ability to generate torque during a 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 J Biol Rhythms. 2009 Jun;24(3):211-24.

[2] Raha West, Ryan Tak Chun Wong, Ji-Eun Park, Si Woo Lee, Dinayinie Ekanayake Mudiyanselage, Zhigang Liu, Daqing Ma, Liz Stockman - Sleep duration, chronotype, health and lifestyle factors affect cognition: a UK Biobank cross-sectional study: BMJ Public Health 2024;2:e001000.

[3] Ujma, P.P., Baudson, T.G., Bódizs, R.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otype and intelligence: the importance of work timing. Sci Rep 10, 7105 (2020).

[4] Walker, M.P. (2018) Why we sleep: Unlocking the power of sleep and dreams. New York, NY: Scribner, an imprint of Simon & Schuster, Inc.

[5] Lane, J., Vlasac, I., Anderson, S.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novel loci for chronotype in 100,420 individuals from the UK Biobank. Nat Commun 7, 10889 (2016).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