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慌!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只需get这六条丨政新微评

不慌!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只需get这六条丨政新微评
2019年10月17日 18:13 政新科技

上周,一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引起了政小新的注意。

(新闻截图)

然而,事件发生后,“无锡发布”的表现可以说是承包了今年舆情应对的诸多反面教材。

首先,“无锡发布”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应,这一行为引发了新一轮的网络舆论。

(事件发生后“无锡发布”微博)

(网友回复)

其次,“无锡发布”在事件发生后“正面刚”了自媒体,虽然事后删除了发布,但互联网并不健忘。

(无锡发布“正面刚”自媒体)

(人民网微博发文)

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后到底应该如何应对?这周福尔猫斯总结了三大原则和六点做法,政务新媒体的小伙伴一起get起来。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三大应对

01、主导原则:主动发布是“硬道理”

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作为权威发布的主导部门,必须将舆情应对配合事件整体调查处置工作开展,并列为处置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如果舆情应对不到位,就意味着处置工作有缺陷。

事件的主责部门同时也是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的主责部门,要牢牢把握舆情应对主导权,明确发布渠道,规范发布方式,统筹发布节奏,统一对外口径。必须要对事件有动态性、阶梯式的官方权威发布,要以主动发布为主要应对方式,辅助以媒体的采访解读和针对涉及受损群众的解释沟通。

02、引导原则:针对舆论关注内容做重点调查

引导原则是要明确把握整体的应对方向,特别是在事发初期,慎用封堵删措施。

对于媒体的初期采访,要加强分析研判,找准群众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优先进行调查和反馈,有的放矢的释放官方权威信息,起到回应作用。

同时要以舆情的需要来推进调查的重点,除了标准性的调查程序和重点外,舆情引导部门要代表公众列出问题,并要求调查主责部门给出答复或者是提供出已经采取的工作措施。要改变单纯以调查为核心的单核操作,形成事件调查和回应社会关切为两核的处置模式。

03、疏导原则:安抚焦虑情绪也是应对要点

事实部分调查需过程,结果短时间内无法明确,但安抚群众的焦虑情绪,特别是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受损群体和本地群众的心理是引导的第一要务。

因此疏导原则中一是要体现官方的重视程度,;二是建立与受损群众直接的沟通渠道;三是建立对采访媒体;四是要注意加强新媒体矩阵对于网民留言评论的互动。只发布不互动,只通报不跟评,只能让网上的疑虑持续增强。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布六大注意点

应急响应要让公众看得到,舆情应对一定是事件处置中最先要开展的工作之一,发布要同步调查,甚至是优先于调查,大多数公众是通过官方的线上反应,来评点官方措施是否到位。要做到这些就要注意以下六点:

01、有权责:明确事权与授权

突发既要明确事权,又要明确授权。事件调查要统一进行,但舆情应对既要统一出口,保持一致,又要形成多部门发力,整合应对的效果。

事件调查的权威解读,应该明确一个部门,一个出口方式,无论是本地新闻办发布号,还是应急或公安部门的发布号,能够对事件整体回应的要明确。同时,涉及到事件处理多方的,应及时授权,允许发布与救援工作相关联的信息,以体现工作进展,比如采取的临时交通管理措施,医疗单位开通绿色通道情况,应急电力、通讯等保障情况等,这些方面的方式,既在公开进行,没有必要隐瞒,又可以体现应对工作的动态,是应该能说就多说的。

02、有方法:通报可进行阶梯发布

表态式通报可以在第一时间公布,发生了什么情况,处置进展和调查结果将通过什么途径及时向社会公布。如果有条件的还可以开通统一的咨询电话或是线上问询途径。这样做就是主动向公众表明态度,让公众知道,相关部门在采取工作,也会主动公开。

除了表态式的通报之外,预告式通稿也是很好的发布方式。如果可以确定每日或定期通报制度,也完全可以把消息对外提供。比如通过“XX发布”账号,对外发布,今天19时将通过XX事故的第一次官方通报。

这样的好处,是把公众的视线吸引到官方主导的信息渠道上,也能够让公众的留言评论集中在某一平台上,便于应对部门梳理群众的观点和关切,还可以起到内部督促各单位及时上报信息的效果。

03、有策略:整合新媒体矩阵联合发声

事件调查要多方协作,舆情引导应对也要整体发声。涉及到处置工作的各个账号,要在政府新闻和应急部门的统筹下,设立统一的话题,对于事件表达出参与度,在整体通报的基础上,可以把本部门的局部工作或是细节向公众表达,要形成多个部门都在全力投入的效果,不能让公众有某些部门无动于衷的错误感受。

04、有调整:常规发布频次与内容可微调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的关切点高度集中,常规发布既无法转移视线,还可能造成公众认为官方行动迟缓,甚至是有意回避的认知。

因此在处置的关键阶段,政务新媒体和发布部门,应该就以事件调查处置为唯一的发布主题,其他内容如无必要则不要发布,更不能发布从情绪上,从内容上反差过大的内容。

05、有梯次:利于传播平台优先使用

发布的形式和载体上,要梯次投入,先期要明确主发布和引导平台,通常建议在更利于传播和交流的政务微博平台,之后随着更加具体详实信息的完善再扩展到微信和客户端平台,同时为增加可信性和影响传播力,可补充提供现场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通报的形式和手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