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舆情引导应该怎么做?丨政新微评

抗“疫”舆情引导应该怎么做?丨政新微评
2020年03月17日 17:30 政新科技

舆情是社会心理的晴雨表,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网络上各种声音纷杂,与疫情有关的事件都天然会获得更高的关注度,除了公众对事件本身的关心,更体现了公众心理上产生出的焦虑和疑惑,希望能够及时得到准确详实的答案。

政务部门要如何才

能顺应民心,引导得当

化风险为动力呢?

第一

把牢舆情工作主动权

要根据本地或本行业实际,制定舆情应对引导应急预案,按照有利于疫情防控整体工作,有利于引导疏解群众疑虑,有利于具体事件的调查处理,有利于及时改进工作堵塞漏洞的原则,建立起一个能和日常工作开展,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相对接匹配的24小时值班和应急响应机制。业务部门要将工作开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及时通报给舆情引导部门,舆情引导部门则要把公众的关注热点疑点问题,及时反馈给业务部门,以让工作进展与社会评价合拍。

要制定舆情应对工作预案,预案中要体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加强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确保舆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处置。二是明确主责单位和责任领导,任务到人到岗,才能落实到位。三是明确协调保障和责纪追究,要为舆情引导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设备、社会机构合作条件,融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引导不是单纯投入人力就可以完成,一定要有专业的平台和机制保障才可能开展。有事必有责,奖罚分明,有错追责。四是明确突发情况的报告制度,密切跟进疫情工作动态,对于突发情况,群众紧急诉求等要压缩报送环节,对于引导处置更要采取扁平化指挥,让决策者、具体执行负责人、新闻宣传及引导部门负责人能够同桌共议,才能准确把握工作的方向和节奏。

第二

把牢舆情风险中的民情民意

疫情突如其来,影响甚大,各种矛盾叠加也让舆情风险增加,应准确理解,客观看待。

疫情防控中的几类风险点突出:

一是相对有限的医疗资源与疫情集中爆发的治疗的需要的矛盾,解决人等病床到病床等人的过渡。

二是疫情防控管理措施与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矛盾,打破常规自然要面临新的问题,群众理解是基础,服务到位是解决途径。

三是群体利益和个体需求的矛盾,防疫工作是总体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实际生活状态又是个性化差异化的,大防控中要格外注意有代表性的个案个例的解决。

四是发现问题和解决效率之间的矛盾,现实问题会通过互联网传播,在网络上被投影聚焦甚至放大曲解,而在融媒体围观和公众监督下的应对化解能力,则更体现一个单位部门的重视程度和工作能力,舆情中的规律就是不怕发生问题,就怕处理不当,次生舆情的风险甚至会大于发端事件本身。

第三

把牢舆情引导着力点

应坚持“分级分类、统筹联动、综合施策”的舆情应对方式,与相关业务关联单位,与上级宣传和网信部门,加强沟通,健全完善舆情联动处置机制。需要时,能够更充分的调动外宣平台资源,把政务服务信息、官方事件回应和防疫工作动态,更快更精准的推送给用户。要始终重视与本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主动介绍情况,发挥媒体的传媒优势来帮助进行解读和二次传播,充分给记者提问的机会,让媒体清楚理解,更有助于公众的获知了解。

第四

把牢舆情应对几个不可为

1

坐而论道不可为

光表态没进展,光调查没结论,在融媒体时代公众对于断头新闻的容忍度在降低,网上叮问结果要说法,是最直接的网络表达方式。

2

空而无物不可为

回应太笼统,无细节无依据无实际内容,仅以一个结论难以服人,公众既想了解结果,更会关注过程,其实了解了具体过程,更容易让公众理解实际工作的不容易。只想用“安全”的空话、套话来回应,其实是应对舆情下下策,说了等于没说,公众除了对于事件依然云里雾里,连带失去了对这个答复主体部门的信任感和期待度。

3

下回分解不可为

一个事没完,紧接着类似情况又发生,或者仅答复了公众的一个疑问,而大家更想知道的事情却避而不答,这种做法就等同于告诉网民“别走开,还有热闹可看”,会带来更大的舆情压力。

4

随心所欲不可为

一个轻率的回应,一个不当的手势,一个错误的数据,一个不专业的引用,一个不合时宜的比喻,一句过于情绪化的语言,都会带来麻烦。

5

没有规矩不可为

无论平时还是疫情时期,保障准确舆情应对的工作都不能省略。信息核对,层级审批,综合审校(业务把关、文字把关、公关把头、政策把关、流程把关),稿件熟悉(多音字、生僻字标注,引用数据附加说明),发布前的会商研判,与相关部门的提前告知,发布后的及时追踪跟进等等,时间可以压缩,但该做的工作一项也不能少,缺失环节就可能产生隐患。

6

高高在上不可为

传播是平视效果,与公众沟通的基础是换位思考,通报稿是记叙文和说明文,不是上级对下级的文件传达,因此文字转换,公众心理承受预估都是要充分考虑的。特别是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更要注意尺度分寸。

7

话权相让不可为

该自己部门说的话,就应该自己来讲,才充分有更有权威性。因为担心被聚焦,而选择请媒体或者是上级账号来发布,其实就是把回应主动权拱手相让,在公众眼中要么是不自信,要么就是翻出没有合适的自家新媒体平台而被质疑,平时不用功,用时无着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