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洞见学堂
【导读】
俄乌冲突的全面升级,既体现在有形的实体战场,更体现在无形的数字战场。在此次俄乌战争中,俄乌双方都在作战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数字技术。尤其是乌克兰,在西方国家的帮助下,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了军力倍增。现任乌克兰副总理兼数字化转型部部长米哈伊洛·费多罗夫表示现代数字技术是对坦克、火箭和导弹的最好回应。
AI、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字化时代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已经全面演变成了数字技术的战争。我们从这场数字化战争中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
一、数字技术在俄乌战争中的应用
1. 数字化指挥系统驱动的“接单”作战模式
乌克兰通过发达的数字化指挥系统对扁平化、小型化、去中心化的作战组织进行协调和指挥调度,形成一套数据驱动的作战流程,而非依赖人为决策,具有流程智能化和自我闭环的特征。
乌军的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和美军情报中心在大后方,直接控制和指挥前线的上百个乌军营连排作战。部队作战十分灵活多变,如同“美团外卖”和“滴滴打车”的“接单”战斗模式一样。作战信息平台系统会智能“派单”给合适的作战单位,乌军特战小分队依托数字化终端获得战场信息,如俄军位置、人员情况、物资情况、火力情况等,一旦在导航地图上出现目标,在附近的乌方作战单位可以自行判断是否接单,是自己打还是联合其他单位共同打。在接单以后,对俄军目标发动伏击战。在摧毁目标、完成任务后,用无人机拍照上传至平台,平台根据战果,进行奖励。这种接单式作战模式使得只有4000多人的乌克兰特种部队,在3个星期内就成功发动了上百次伏击战。
2. 利用AI推算战情
北约将所有收集到的情报和信息发送到大数据中心进行分析,通过AI智能计算,推算出俄军的构成,如部队人数、人员素质和军事装备等,通过历年军贸、军工订单等大数据分析后勤供应体系构成,并以此推算出俄军的进攻路线和后勤保障路线。乌军通过AI智能参谋系统给出的最佳解决方案,匹配人员和装备,对俄军进行攻击,破坏俄军后勤保障,取得良好作战战果。
3. 利用AI精准袭击
AI人脸识别技术被首次用于俄乌战争。3月1日,一个叫Hussein Mezhidov的车臣指挥官在一辆坦克前通过社交软件 Telegram 发了一条短视频发表自己的感想,法国一家名为「Tactical Systems」的军事训练企业的CEO截取了这名士兵的面容,利用在线面部识别技术,不到一个小时就确定了该名士兵的身份,并很快找到了他的 Instagram 账号。近日,俄罗斯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莫尔德维乔中将在乌克兰被击毙。这将是俄乌战场中第一位阵亡的俄罗斯中将级军官,也是首位被AI技术击毙的俄罗斯高级将领。莫尔德维乔中将所在位置被对方发现定位,因此遭到精确制导弹药远程袭击阵亡。
此外,乌克兰通过无人机、路边监控系统、手机用户等方式采集俄罗斯参战人员信息,这些数据被实时传送到乌克兰军方指挥平台用于分析,AI人脸识别系统可以确认每一个战俘的身份,有些指挥官即使不穿军官制服,通过大数据分析也能对比出来。再结合欧美情报部门最新GPS等地理位置技术,可以迅速定位精确位置进行精准打击。
俄罗斯也用自己的AI系统,对乌克兰军队进行精准打击,比如亚速营士兵发的自拍视频被俄军发现后,利用AI系统算出具体位置,发射导弹将其消灭。
二、数字技术在经济战中的应用
1. 利用AI进行精准的经济制裁
此次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中,AI金融交易监控技术提供商ThetaRay利用AI实现了极其精准的经济制裁,可以具体到个人和企业。这家公司推出的SaaS交易反洗钱(AML)解决方案,帮助美英等西方国家识别出规避经济制裁的行为,从而让制裁手段更精准的对应到俄群体。通过分析SWIFT流量、风险指标和客户数据,监控全球跨境支付,检测复杂跨境交易路径中的可疑活动,包括使用空壳人员和公司来规避制裁,都可能被发现。AI系统还会对被列入制裁名单的个人的金融交易活动进行筛查,防止受制裁的人进行资金转移。在AI的帮助下,监管和封锁敌方资金补给变得更加快速、轻松。
2. 采用加密货币等数字金融反制裁
费多罗夫试图通过加密货币等智能技术体系来协助乌方战斗;而俄方在欧美将其银行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后,正试图通过加密货币来规避制裁。最近,俄罗斯同意在与盟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贸易中接受加密货币支付,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Gita Gopinath表示,俄乌危机将增加数字金融的采用,包括加密货币、稳定币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这将导致美元的主导地位被削弱,各国央行持有的储备资产进一步多样化。
三、数字技术在舆论战中的应用
1. 利用推荐算法加剧虚假信息传播
信息战和舆论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的常规手段。数字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传播信息和制造舆论的速度和影响远超从前。社交媒体平台是信息战的重要武器,在战争中加剧了谣言的传播。在战争早期,有很多短视频将战争场面与旧音频混剪在一起,发布虚假错误信息,比如俄军攻占的蛇岛上的13名乌克兰士兵投降,在一些视频中成了“被杀”,使俄罗斯受到舆论的谴责。前不久TikTok上流传一个Deepfake视频,内容竟是乌总统宣布投降,这些显然都是虚假信息。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凭借热度权重等参数,扩大了虚假信息的传播,混淆是非。
2. 利用数字社交媒体左右民众认知
数字化时代,谁掌握了舆论制高点,谁就能得到更多支持。开战不久,费多罗夫就立即使用各类社交媒体到处求救,与苹果、谷歌、脸书、奈飞、PayPal等西方科技巨头的创造人、高管互动留言,全力鼓动西方在经济、金融、宣传等方面开展对俄罗斯的围剿,促使西方全面与俄罗斯脱钩。
乌克兰还借助互联网平台,调动和聚集国内外民众的反俄情绪。费多罗夫称推特和脸书是一个可以唤起俄罗斯年轻人起来反抗普京的聪明而和平的工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密集发布以自己的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视频音像信息,树立自己的形象,其民意支持率达90%以上。美国则大肆宣扬俄“入侵”论调,大量发布涉俄消息,与乌方四处讨俄形成里应外合的舆论场。俄罗斯也投入大量资源在社交媒体上,宣传其对乌克兰的入侵是“特殊行动”,而普京打算“使乌克兰去纳粹化”。普京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出兵理由的万字讲话,也是争取舆论支持的重要手段。俄方还通过媒体散播俄军势如破竹的获胜消息,以打击对方士气。但俄方舆论的发布渠道被西方国家制裁,一些倾向于俄罗斯的新闻报道被封,Youtube、Twitter和Facebook等美方社交平台通过调整算法的方式降低了俄方媒体的曝光率。
四、俄乌数字化战争带来的启示
俄乌数字化战争给我们全面展现了数字技术的威力,尤其是乌克兰,在西方的赋能下,利用数字技术以弱博强。这场数字化战争反映出的一些重大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 数据安全问题凸显,加强用户隐私保护
在这次俄乌战争中,美国军方利用Telegram、Facebook等社交软件获取了俄罗斯丰富的人脸数据,人的生物特征、喜好习惯等社交数据流入军方,被军方用于身份识别、地理定位,从而进行精准打击。
此外,乌克兰国防部使用美国Clearview AI公司的面部识别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来识别死者。Clearview AI是一款备受争议的面部识别应用,美国执法部门用它来识别嫌疑人,但其数据库图片多数来源于街拍、网络,并未经被抓取照片者的同意,在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个人信息和人脸照片被录取数据库中,将照片跟从Instagram、Twitter、YouTube、Facebook等社交媒体和其他网站搜集的图像数据库进行比对来识别用户,然后将信息出售给执法机构。据最近的一次泄露,该公司的面部识别系统被全世界超过2200个执法机构使用,甚至包括像百思买和梅西百货这样的商业公司。2020年,这家公司被指控蓄意违反了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生物识别法遭遇起诉,要求赔偿500万元。
数字化时代,个人数据泄露已经成为社会的痛点。人们对自身数据的使用已经失去控制,很多人的数据是在个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买卖,虽然有的声称是匿名,但匿名数据并不能充分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用户的个人权益受到很大的侵害。企业要自律,一定要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重视隐私条款,承担起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的责任,这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经营发展,更关乎到国家的利益和安全问题。
2. 科技向善,守住算法的伦理边界
在这场俄乌战争中,算法被用于视频推荐,加剧谣言的传播,制造恐慌。数字化时代,算法的伦理道德问题屡见不鲜。一些媒体平台利用机器人发布一些挑动对立的言论,试图引爆话题,赚取流量,滥用大数据、算法推荐,引导舆论方向。目前,我国九部委已经明确发表指导意见,要求防范算法滥用风险,防止利用算法干扰社会舆论、打压竞争对手、侵害网民权益等行为,防范算法滥用带来的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风险隐患。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算法在很多场景得到广泛应用,但企业应以身作则,履行数字责任,把握算法的伦理边界,守住科技造福人类的初衷。
3. 核心技术自立自强,防范逆全球化风险
在此次俄乌战争中,众多科技巨头参与其中,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技术制裁,涉及互联网、软件、半导体、芯片等多个领域。美国将俄罗斯列入科技出口管制名单中,企图切断俄罗斯工业基础关键部门获取任何涉美关键物项的途径,包括半导体、计算机、电信、信息安全设备、激光和传感器等产品。微软已经暂停了所有新的产品和服务,英特尔、台积电、AMD等芯片企业已对俄罗斯实施断供,虽然个人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芯片没有被限制,但服务器芯片等数据基础设施要件则在禁止范围内。苹果、IBM都宣布停止在俄罗斯的运营。AWS云服务商表示不会接受任何俄罗斯的新客户。
运用AI、算力都需要基础设施,如果软件、芯片、网络等基础设施都被服务商终止,那俄罗斯的无人机、自动驾驶坦克都将失去作用。不过,俄罗斯的军事科技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基础软硬件国产化进程已经实现很大突破。2017 年7月,俄罗斯联邦政府就正式批准了《俄罗斯联邦数字经济规划》,明确要求将关键基础设施设在俄罗斯境内,保证在2021年前,彻底消除国外切断俄罗斯互联网的一切威胁。2022年3月8日,俄罗斯宣布建立“单边软件许可机制”,无需版权就可以得到软件的使用许可证,允许盗版软件的运行。覆盖俄罗斯本土的RuNet是独立于目前的互联网体系,在主动切断与全球互联网的连接之后,其网络基础设施依然能够正常运行。由于俄罗斯经济较为封锁,对外依赖程度不高,对半导体等库存早已储备多时,对芯片的断供短时间内不会对俄造成多大冲击。所以,即使遭遇西方的科技封锁,俄罗斯的网络系统、导弹导航、AI武器等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此次俄乌事件给各国都敲响了警钟,一个国家的自立归根到底是核心技术的自立,国家必须加大技术研发,突破芯片、软件、基础算法、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壁垒,在底层技术上自力更生,不能依赖任何一个国家,否则一旦“断供”,后果不堪设想。同时,技术制裁进一步加剧了地缘政治风险,给原本因疫情影响导致的脆弱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加剧了逆全球化风险。
【小结】
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手段。战争的性质、形式和内容因数字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而发生重大变化,未来战争形态将被彻底颠覆。俄乌数字化战争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数字化时代,数据泄露事件频发,用户的数据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算法滥用加剧伦理道德危机,亟待构建负责任的数字经济;逆全球化风险加剧,国家必须突破底层技术壁垒,不受制于人,在科技上自立自强。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