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从群体层面来讲,阻断病毒传播是最优解,加速病毒传播次之,不做干预又次之,延缓病毒传播再次之。
阻断病毒传播不但可以使绝大多数感染者免于病毒的侵袭,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中美人口预期寿命此消彼长的原因中固然有中国整体国力提升的因素在,但阻断病毒传播的策略也功不可没。
如果鼓吹九成人口终将在短时间内感染,大多数普通人就会选择认命,放松防护意识甚至放弃防护措施,乃至于积极主动地去拥抱病毒。如此,便有机会做到“快速达峰”,当七成人口在短时间内感染过一次,社会中的感染者数量便会断崖式下跌,每个人接触到病毒的几率就小得多,所有人短时间内感染的可能性都小很多。人们也将迎来一段时间的平静,直到下一波感染高峰到来。下一波感染高峰到来时,第一波高峰中受到冲击的感染者仍旧认为逃不过感染,又因为经历过感染,并不怕,第一波高峰中没被冲击到的或者厌倦了没完没了的防护,或者见其他感染过的人仍旧活蹦乱跳的,自然也能接受被再次感染,两类人相互感染,于是再次快速过峰,再换来几个月的平静期,这大概就是以后的新常态了。
比起加速病毒传播来,不做干预的策略会使高峰时间增长,不确定性更多一些。延缓病毒传播的策略会进一步延长高峰时间,操作不好的甚至全年都高位震荡。
从个体层面来讲,最优解是一直严格防护,次优解是高峰来临前便更注重防护高峰结束后减轻防护,次次优解是感染后的一小段时间不做防护,次次次优解是放弃防护。
因为对个人来说,它终究是个病,终究有一定的重症率和病亡率,还有长期症状的概率,所以能不感染就不感染,能少感染一次就少感染一次,它又是个传染病,不感染不但能保护自己,还能保护家人。
无论从群体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最优解都是认真防护,不要相信终究防不住的鬼话。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病毒也是这样,它没有翅膀,不借助外物就不可能接触到你。
与人保持距离,戴口罩,身体尽可能不接触可疑物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上身的几率,勤洗手、洗澡、洗衣物可以尽可能地把沾到的病毒从手上、身上、衣物上洗掉。多通风,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生活工作环境中的病毒载量。
目前全球大流行的这种冠状病毒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只存在于黏膜中,裸露于身体外的黏膜主要在口腔、鼻腔、眼睛、隐私部位,经常接触物品的手上没有裸露的黏膜,所以如果病毒暂时沾在手上,并不会侵入人体,侵入的往往是通过揉眼、抠鼻、如厕等方式使病毒以手为媒介接触到黏膜。因此,勤洗手,规范洗手,把手上每个犄角旮旯都洗干净,以及手部消毒,防护效果还是很好的,同时,佩戴口罩,规范佩戴口罩,也能大大降低鼻腔口腔接触病毒的几率。
最后说一句,如厕前洗手,也是个好习惯,对自己好点。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